|
華珍文化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華珍文化 > 正文... |
|
華珍鹽葉子牛肉的故事
訪問人數(shù):9551 發(fā)布時間:2009/3/9 10:32:12
|
閬苑古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極其豐厚,飲食文化位列其中;而華珍鹽葉子牛肉,更是這一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說起華珍鹽葉子牛肉,個中還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相傳清朝初年,大批回民從湖廣、陜甘寧移民到閬中安家落戶。至清咸豐年間,居住在閬中城內(nèi)的回民中有一馬姓母子,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兒子極為孝順,靠一手精湛的牛肉加工手藝掙錢供養(yǎng)老母,人稱馬孝。母親賢惠,勤儉持家,雖不算富裕,日子倒也過得有滋有味。 光陰荏苒,馬母年事已高,體弱力衰,牙齒脫落較多,吃東西日漸困難,加上操心兒子年近三旬,尚無妻室,憂郁成疾,竟臥床不起,茶飯不思;馬孝疼母心切,心急如焚,冥思苦想,如何讓母親進(jìn)食,早日恢復(fù)健康! 一天,馬孝在煮牛肉時,靈機(jī)一動,想到母親平素最喜歡吃牛肉,何不花點心思創(chuàng)造一種汁多味鮮的鹵牛肉讓母親嘗嘗,開開口味呢?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細(xì)心摸索,反復(fù)實踐,馬孝終于研制出一種色香味俱佳的鹵牛肉。他專選最活泛,易入味的牛肋條和筋頭肉,稍加腌漬, 放上八角,三奈。花椒,等香料與冰糖,甜醬,文火慢烹,直至牛肉穌軟,汁濃味鮮,異香撲鼻。馬孝見屋外桑樹郁郁蔥蔥,散發(fā)著陣陣清香,便采下幾片鮮桑葉,洗凈晾干,墊在盤中,將鹵好的牛肉切成薄片,均勻有序地鋪在桑葉之上,恭恭敬敬地送到母親面前。鮮活紅亮的牛肉,青翠欲滴的桑葉,濃郁撲鼻的香味,簡直是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母親一見不禁有了食欲,拿起筷子夾了一片牛肉放入口中,頓覺酥軟適口,濃香溢口。三嚼兩磨,就可下咽。馬母連聲夸贊,忙問兒子:“孝兒,你做的這是啥子牛肉,這么又酥又軟,味美香濃?”馬孝隨口回答:“鹽葉子牛肉。”馬母說:“兒啊,你這鹽葉子牛肉,很適合我們老年人的口味,你咋不多做一些去賣,讓更多的老年人都能吃到這美味?” 馬孝謹(jǐn)遵母命,每天精心制作銷售鹽葉子牛肉。漸漸地,鹽葉子牛肉成了古城老年人最喜愛的食品,生意越來越好。馬母的胃口也日見好轉(zhuǎn),這著實令人高興。但兒子的婚事未解決,始終是馬母一塊心病。 轉(zhuǎn)眼到了次年夏天。一日,馬孝去郊外采摘桑葉時,不幸被毒蛇咬傷,疼得直打滾,眼看著小腿逐漸紅腫起來,難以動彈。此時此刻,馬孝多么盼望能有人扶他一把,可是人在哪兒呢?不一會兒,馬孝竟疼得昏死過去。 待馬孝攸攸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一家農(nóng)舍的床上。馬孝一時不明白自己身在何處,為何躺在這里。他四下打量,只見房舍雖然簡樸,但收拾得十分潔凈,可以看出房主人是十分勤勞能干。他掙扎著想起身,猛覺得左腿有些疼痛麻木,腳脖上纏了許多白布。這時,一位眉清目秀的農(nóng)家姑娘進(jìn)來了,笑咪咪地說:“哎呀,大哥,你總算醒過來了。”“你是誰?我怎么會躺在這兒?”馬孝迫不及待地問!按蟾,你被毒蛇咬傷,是我和爹爹把你救回來的。你都昏睡了一夜了! 原來這姑娘姓蒲,叫蒲淑芳,是她爹的獨生女。母親早逝,父女倆相依為命,靠種田養(yǎng)蠶為生。蒲老漢懂得一些祖?zhèn)髌,?jīng)常義務(wù)為鄉(xiāng)親們治病療傷,治毒蛇咬傷更是他的拿手絕活。 昨天下午,蒲淑芳在桑園里發(fā)現(xiàn)了被毒蛇咬傷昏倒的馬孝,便飛跑回家叫來父親。父女倆趕緊用口吸盡馬孝體內(nèi)的蛇毒,敷上治蛇傷的草藥,服下祖?zhèn)髅刂频乃幫。然后在鄉(xiāng)親們的幫助下將馬孝抬回家中。蒲淑芳對馬孝說:“我爹說你真是命大,要是再遲半個時辰,蛇毒攻心,你就沒命了!薄罢娌恢撊绾胃兄x你們的救命之恩哪!”馬孝正說著,蒲老漢背著草藥筐回來了。馬孝連忙欠身想向老人施禮謝恩。淑芳趕緊按住他說:“你還不能動,快歇著,快歇著!瘪R孝感激涕零地說:“伯父,你的救命之恩,我不知如何報答是好!大恩不言謝,我父親早亡,就請你老人家讓我認(rèn)你作干爹吧!”蒲老漢僅有一女,膝下無子。見馬孝這小伙子身板結(jié)實,五官端正,又機(jī)靈又樸實,心中著實喜歡,當(dāng)即滿口答應(yīng):“好!好!”馬孝忘了疼痛,翻身下床,跪拜于地:“干爹在上,請受兒子一拜!”拜罷,又雙手捧上一杯熱茶,蒲老漢爽快地舉杯一飲而盡,立馬扶起了馬孝。 馬孝說:“干爹、小妹,我昨天出門,一夜沒回,老娘在家肯定急得不行。我必須馬上趕回去!笔绶颊f:“急也不在這一會兒。你身子還虛得很,不吃點東西怎么挺得住?我已經(jīng)煮好了早飯,你吃了再走!币笠笙嗔,馬孝不好再推辭,匆匆吃完早飯,便辭別蒲家父女,帶著淑芳新采的鮮桑葉,回家了。 馬孝的老娘正焦急萬分地倚門而望,苦盼兒子。見馬孝平安歸來,真是悲喜交集。馬孝對老娘細(xì)訴了昨日的遭遇,馬母連聲說:“兒哪,多虧真主保佑,祖上積德,才讓你碰上了這么一家好心人,大難不死!做人要有良心,我一定要親自上門去拜謝他們一家!” 馬孝老娘特地帶上鹽葉子牛肉和其他禮物,到蒲老漢家致謝。蒲家父女也特地送來一些精心配制的草藥。這樣一來二去,兩家交往日漸密切;天長日久,馬孝與淑芳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雙方老人見兒女有情,自己也滿意,遂默許了這門親事。馬家擇吉日托人上門正式向蒲家提親。半年后,選定黃道吉日,準(zhǔn)備正式舉行婚禮。 殊不知好事多磨,眼看好日子臨近,雙方親友正盼望花好月圓,夢想成真之時,蒲家家族中卻橫生枝節(jié)。 原來,蒲家村有個財主叫王員外,王員外有個兒子叫王三娃。王三娃人長得倒還人模狗樣,可就是整天游手好閑,不務(wù)正業(yè),還愛拈花惹草。王三娃見淑芳人長得俊俏,早就起了歹意。多次挑逗淑芳,遭到拒絕,就叫父親派人提親,蒲家父女堅決不答應(yīng)。王三娃懷恨在心,這會兒眼見馬蒲兩家婚事臨近,便攛掇他父親游說老族長,以回漢通婚不合本族風(fēng)俗為由,出面阻止馬蒲兩家的婚事。老族長年事已高,有些糊涂,不過人心地還算善良。他聽了王員外的說法,雖然覺得不妥,但禁不住軟硬兼施。老族長派人把蒲老漢叫到蒲氏宗祠,搬出了早已被人遺忘多年的本村漢族的老規(guī)矩:漢族女子必須首先滿足與漢族男子的婚配,一般不得隨意嫁給回族男子,因此不準(zhǔn)蒲淑芳嫁給馬孝。蒲老漢說:“不錯,以前怕本村男子找不到老婆。是有這個規(guī)定。但已經(jīng)有五、六十年沒有人提起過這些規(guī)矩了,現(xiàn)如今已有不少回漢通婚的事,為什么要拿我女兒開刀?”老族長說:“蒲兄弟,不是我拿你的女兒開刀,你看嘛,村里還有不少男娃兒打光棍,你這一開頭,可能就會有不少女娃娃也跟著嫁到外族去了。村里其它人意見大得很,叫我也為難呀。”族長話剛落,蒲老漢擲地有聲地說:“我不管那么多,我女兒已定了親,收了人家的聘禮,選擇了黃道吉日,那是鐵板上釘釘子,沒改了!”撂下這句話就走了。 王員外見文的不行,鎮(zhèn)不住蒲老漢一家,肚子里的花花腸子轱轆轆轉(zhuǎn)了幾下,想出了一個歪主意。他糾集了一些地痞流氓和本村的老光棍,煽動本村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準(zhǔn)備在接親那天把住路口,武力阻止馬蒲兩家的婚事。蒲老漢也不是吃素的,他知道王員外會有這一招,與馬孝家也商量了對策,準(zhǔn)備組織自己親朋好友中的青壯男子武力送親;馬家也準(zhǔn)備了三四十個有武功的青壯男子武力接親。雙方都緊鑼密鼓地準(zhǔn)備著,眼看一場民族間的流血爭斗就要發(fā)生了。 這事驚動了本地德高望重的老塾師蒲三爺。蒲三爺雖只有五十多歲,因輩份高,排行老三,本村人都叫他蒲三爺。蒲三爺知道這事如果任其發(fā)展,后果不堪設(shè)想,必須制止這場民族爭斗的發(fā)生。三爺與清真寺的老阿訇經(jīng)常在一起品茶弈棋,談經(jīng)論道,堪稱莫逆之交。事關(guān)緊急,三爺當(dāng)即前往清真寺拜訪老阿訇。 老朋友相見,不免寒暄幾句,然后言歸正傳。老阿訇單刀直入:“老塾師今日可是為馬蒲之事而來?”“知我者。阿訇也!逼讶隣斦f,“這事必須妥善處理,否則將造成民族流血沖突,遺患無窮!”老阿訇問:“老兄有何妙計?”“談不上妙計。我想利用你我各自的威望,雙方疏通勸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彼此放棄械斗,支持馬蒲兩家的婚事,此其一也;你我聯(lián)手去拜訪道臺老爺,請他派人給我們敲邊鼓,助我們一臂之力,此其二也;第三,倘若你我失敗,務(wù)請道臺老爺親自出面制止械斗,支持馬蒲婚事,促進(jìn)民族團(tuán)結(jié),這也是地方父母官份內(nèi)之事,應(yīng)盡之責(zé)!薄昂!好!好!此計甚妙!我完全贊成!我全力支持!” 經(jīng)過幾天往返奔波,差點兒磨破了嘴皮,雙方大部分人都同意偃旗息鼓,但王員外還是不很情愿徹底放棄陰謀。為此道臺老爺還專門派人把王員外請到衙門去教訓(xùn)了一頓,才算基本平息了這件事。事后老塾師和老阿訇各出了五兩銀子在中天樓辦了兩桌酒席,把雙方當(dāng)事人和回漢兩族的頭面人物請到一起,由道臺老爺主持,喝了一臺團(tuán)結(jié)酒,化干戈為玉帛,徹底解決了民族矛盾。玉成了馬孝和蒲淑芳的美滿婚姻。 農(nóng)歷6月18那天是大喜的日子。好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遍了閬苑古城。前來看熱鬧的人壓斷了街。大家都知道馬孝與蒲淑芳的好事來之不易,都想一睹新娘的芳容,新郎的風(fēng)采,親自見證這象征民族團(tuán)結(jié)的美滿婚姻。道臺老爺還親自為他們主持了婚禮。蒲家村老族長和王員外也被再三請來做了座上賓。一時間,馬孝與蒲淑芳的傳奇式的婚姻故事成了閬苑古城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 俗話說“二人合了心,黃土變成金”婚后,馬孝和蒲淑芳小兩口齊心協(xié)力,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反復(fù)改進(jìn),精心制作,把鹽葉子牛肉做得越來越好吃。再加上他倆傳奇的愛情故事更增添了鹽葉子牛肉的獨特魅力,因而生意越做越紅火,簡直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鹽葉子牛肉成了保寧府的一道名菜。無論是上席,還是家常便飯、下酒小酌,人們都愛放上一盤鹽葉子牛肉。有一年,巴中一文人赴成都求學(xué)途經(jīng)閬中,品嘗了鹽葉子牛肉后,贊不絕口。聽了鹽葉子牛肉的介紹后,隨口吟詩一首:“原料出自自然,技法源于祖先。滋潤紅亮,濃香溢口。既是自啖之美食,亦為贈友之佳品。實乃華夏珍饈也!”他即是后來馳名中外的學(xué)者晏陽初。從此鹽葉子牛肉品牌前又冠以“華珍”之名,寓意其為華夏之珍品。 |
|
|
|